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明代佛教思想研究
Studies in Ming Buddhist Thought 
開課學期
107-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廖肇亨 
課號
CHIN7465 
課程識別碼
121 M10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文19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2CHIN7465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明清佛教,上承唐宋宗風,下啟近現代佛教。其著作數量之豐富、涵蓋面向之多元,遠邁前代。正好適用於學界目前強調種種科際整合、跨界互文的研究視角,但另一方面,明清佛教雖然有歷史、藝術、文學、哲學種種層面,但佛教畢竟還是佛教,佛教傳統仍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以「雜多性」、「入世性」、「互文性」來界定,這三者可以說是明清佛教顯而易見的特質。近年明清佛教文獻大量問世,明清佛教盛極一時,號稱佛法復興的璀璨時代。藉由大量問世的新文獻資料,足以翻轉我們對於佛教思想、歷史、文化的認識。本課程希望能以當時佛教宗派為架構,從佛教史、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社會史等不同的進路,逼近當時佛教的思想內涵與書寫型態。本學期先以明代佛教的研讀為主,日後再延及清代佛教部分。 

課程目標
1. 熟悉明代佛教研究的傳統與前沿
2. 開拓研究視野,省思相關研究方法
3. 對明代佛教文獻與佛教文化史有初步的認識 
課程要求
1. 詳讀相關研究著作
2. 依課程規劃研讀文獻與心得撰寫,參與課堂討論
3. 學期末繳交心得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原始資料
永覺元賢,《鼓山永覺和尚廣錄》,《嘉興藏》二十七冊
密雲圓悟,《密雲圓悟禪師語錄》,《嘉興藏》第十冊
密藏開,《密藏開禪師遺稿》,《嘉興藏》二十四冊
雪浪洪恩,《雪浪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九0冊
紫柏真可,《紫柏老人集》,《嘉興藏》二二冊
,《紫柏尊者別集》,《嘉興藏》二三冊
費隱通容,《費隱禪師語錄》,《嘉興藏》二十六冊
無異元來,《無異禪師廣錄》,《嘉興藏》四十冊
雲棲祩宏,《雲棲法彙》,《嘉興藏》三三冊
漢月法藏,《三峰藏和尚語錄》,《嘉興藏》三十四冊
憨山德清,《憨山老人夢遊集》,《嘉興藏》二十二冊
蕅益智旭,《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嘉興藏》三十六冊
覺浪道盛,《覺浪道盛全錄》,《嘉興藏》三十八冊
靈巖繼起,《南嶽繼起和尚語錄》,《嘉興藏》三十四冊

今人著作
阿部肇一﹐《增補中國禪宗史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6
范佳玲,《紫柏大師生平及其思想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1
荒木見悟﹐《中國心學の鼓動與佛教》,福岡,中國書店,1995(廖肇亨中譯《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
,《佛教と儒教》,京都:平樂寺書店,1972(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注,《佛教與儒教》,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年。)
,《雲棲袾宏の研究》﹐東京:大藏出版﹐1985
(周賢博中譯《雲棲袾宏的研究》)
,《憂國烈火禪》,東京:研文出版,2000
江燦騰,《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學諍辯之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
長谷部幽蹊,《明代佛教教團史の研究》,東京:同朋舍,1993年。
長谷部幽蹊,《明清佛教史研究序說》,臺北:新文豐出版,1976年。
姜伯勤,《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野口善敬譯註,《譯註清初僧諍記:中國佛教の苦惱と士大夫たち》,東京:中國書店,1989年。
陳永革,《晚明佛教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陳玉女,《明代的佛教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陳垣,《清初僧諍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廖肇亨,《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臺北:允晨文化,2008年
廖肇亨,《忠義菩提:明末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中研院文哲所,2013年。
釋見曄,《明末佛教發展之研究──以晚明四大師為中心》,臺北:法鼓文化,2007年。
釋果祥,《紫柏大師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1987年。
釋果燈,《明末清初律宗千華派之興起》,臺北:法鼓文化,2004年。
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1988年。
Wu, Jiang. Enlightenment in Dispute: The Reinvention of Chan Buddhism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Yu, Chu-fang. 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
Timothy Brook. Praying for Power: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討論 
50% 
 
2. 
期末報告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明代佛教研究解題(定義、源流、重要性) 
第2週
2/26  明代佛教研究法 
第3週
3/05  明代佛教之經典與文獻 
第4週
3/12  經典研讀與討論(長谷部幽蹊、野口善敬、卜正民、廖肇亨) 
第5週
3/19  經典研讀與討論(荒木見悟、陳垣、釋聖嚴) 
第6週
3/26  專題討論1:雪浪洪恩:相宗八要 
第7週
4/02  春假(自主研修) 
第8週
4/09  專題討論2:憨山德清一:自我書寫 
第9週
4/16  專題討論2:憨山德清二:物不遷論論爭 
第10週
4/23  專題討論3:雲棲袾宏一:淨土思想 
第11週
4/30  專題討論3:雲棲袾宏二:罪悔思想 
第12週
5/07  演講 
第13週
5/14  專題討論4:紫柏真可一:文字禪與唯識思想 
第14週
5/21  專題討論5:臨濟宗密雲圓悟:悟修關係 
第15週
5/28  期末報告構思,自主閱讀 
第16週
6/04  專題討論5:臨濟宗漢月法藏:雲月之爭 
第17週
6/11  專題討論6:曹洞宗無異元來:禪警語